Suechin

外贸转内销,如何转型做品牌

时间:2021-08-10

近两年来,由于中美贸易战以及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全球贸易规模呈现断崖式的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趋势有延缓甚至是出现逆全球化的迹象。

在这种趋势下,中国政府果断决策,提出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在努力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韧性,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从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看,国内循环是基础,两者是统一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

从一系列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当中,我们不难看出,面对国际贸易下滑和萎缩的现实,以及新发展格局的制定,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准国内市场。

据了解,为了确保企业生存,外贸转内销的形势正在蔓延。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广东、江苏、福建这三个外向型制造业大省的产业带企业在1688这一内贸批发平台上的交易规模相较2月出现了环比250%、280%和270%的增速。整体来看,1688平台上从外贸转内销的工厂规模已有30万家左右,现在每个月都会新增2万家“外转内”的工厂,速度还在加快,预计今年平台上将有50万家外贸转内销的工厂。

如何从国内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是新形势下摆在外贸转内销企业面前不得不面临的重大课题。

诚然中国有14亿人口,但同时也有足够的厂家货源供应着,中国的蛋糕再大也就是那么大,在蛋糕不变的情况下,外贸企业想要分一杯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必然受到已经占据蛋糕C位的内销厂家强力狙击。

转型做品牌,外贸转内销企业的一堂必修课

由于外贸企业的大部分产品是按照国外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生产的,此番拿到国内市场,没有了响当当的国际品牌,自己的品牌又没什么影响力,利润空间会大大压缩。

因此,对于外贸转内销企业而言,在面对全新的国内市场来说,要想能够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必须要从一开始就要有品牌意识,从一开始就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属于自己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一般都会有一个切身体会,没有品牌在国际贸易当中它就只是一件普通商品,赚取的都是辛苦钱,相当吃亏。

事实上,在疫情时期,品牌力就是品牌最好的免疫力。品牌深深植根于目标消费者心中,厂房,设备,资金等资产可以在一场危机中化为乌有,但人们对品牌的了解,认知,信任和喜爱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任何改变。正因为如此,提升品牌力才是企业练好内功,提升企业自身免疫力的重中之重。

外贸转内销企业转型做品牌,有没有正确的路径,正确的路径是什么呢?作为国内先进的品牌战略咨询公司,硕呈已经掌握一套成熟的外贸抓内销企业如何打造强势品牌的体系,今天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对正处在迷茫中的你一点启发。

找到井口,为品牌制定清晰合理的战略定位

如何才能制定清晰合理的定位?首先是要分析你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是什么,其次是分析目标消费群的需求特点,他们未被满足的需求在哪里,最后是要分析产品自身的属性和特征,哪些属性和特征是消费者所关注的,优先次序是怎样的。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全面深入分析,为品牌找到清晰合理的定位。

第一,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你的竞争对手是谁。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归根到底,企业是要盈利的,如何才能盈利?只有实现了销售才谈得上盈利。如何才能实现销售?必然是和竞争对手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才会被目标消费者选择,产品才会实现销售,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盈利。

因此,对于外贸转内销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搞清楚你要和谁抢占市场,你的直接竞争对手是谁。和直接竞争对手相比,你的产品的优势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程度的差异性。

一般来说,差异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产品的质量,就是你的产品是否比直接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更好。二是创新性,就是你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相比是否在某些方面更创新,能够更好的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三是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和竞争对手相比,是否能够有更好的客户响应。

通过准确界定直接竞争对手,然后全面分析各个竞争对手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找到自己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所在,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第二,是要分析目标消费人群。锁定了直接竞争对手之后,也即是锁定了要和谁争夺消费者,也就基本上确定了目标消费群是谁,也就是和直接竞争对手共同服务的消费人群。

如何分析目标消费人群?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看重的产品因素是什么,根据要素权重依次打分,确定目标消费人群主要看重那些因素。换言之,就是要找到目标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消费者痛点在哪里。

第三,要明确自身优劣势,用己之长攻敌之短,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的利用。

综合竞争对手战略弱势、消费者需求和自身优势,方能制定清晰合理的战略定位

把井口打穿,一以贯之的做好品牌运营陪衬体系

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定位那么简单,更不是一句广告语。围绕着核心战略定位,后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必须要围绕定位做好运营陪衬体系。

所谓品牌,就是先做好定位,围绕着核心定位,持续专注的为品牌做好运营陪衬工作,打磨,精进,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目的只有一个,在目标消费者心智当中形成一个锚点,品牌才有价值。

品牌定位就像是在目标消费者心智当中预订一颗种子,剩下的就是通过对后续的运营陪衬体系持续运营管理,培养它长成参天大树。

所谓品牌运营配称体系,就是围绕着品牌核心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视觉体系与品牌话语体系。更重要的是需要把品牌核心价值定位渗透到企业每一天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让组织的每个人,经营的每个动作,都形成一种呵护品牌、爱护品牌、为品牌核心价值定位加分而不是减分的自觉行为,从而不断的巩固和累积品牌资产,最终形成一个强势的品牌,品牌才能产生真正的溢价。

具体而言,如果某品牌定位在高端,那么它的营销组合4P都必须围绕着高端来组织和调配资源。产品的研发生产必须是高端高价值的产品,产品的外在形象包括包装的形象/包装的材质也必须是高端大气的,终端形象也需要布局在城市核心商圈的繁华地段相对较为昂贵的门面,价格必须是高价,在推广渠道和媒介方面也需要是高端的渠道媒介,从而匹配其高端的品牌形象。

对于出口转内销企业来说,在制定好清晰正确的品牌定位之后,一方面,要创意设计先进的品牌识别体系:建立真正能代表科学成果的,能和竞争对手相区别的,能代表企业核心优势的识别体系,并融合产品识别、理念识别、视觉识别、气质识别、行为识别等各子系统。另一方面,要制定高效的品牌传播体系,创新地综合运用广告、公关、活动、销售、人际、口碑、数字营销、公益赞助、社会责任等传播方式,进行整合传播,把品牌定位深深的植根于目标消费人群的心智之中。当目标消费某一种需求出现的时候,大脑中第一个想到你,你就成功了。

相关文章

县城新中产崛起:2025下沉市场攻坚的7个反常识洞察
“北上广深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这句曾经的网络热梗,正在被2025年的县城新中产改写。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县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超一线城市(2024年达8.3% vs 5.1%)。全国2800个县域中,47%的县城出现“轻奢消费圈”,客单价超500元的餐饮门店数量增长220%。特斯拉县级门店平均单店年销量突破300台,超越北京五环外门店。当一线品牌还在用“下沉=低价”的思维攻城略地时,真正的县城新中产早已撕掉“土味”标签,建立起独特的消费哲学。上海硕呈揭示7大反常识真相。
再谈企业战略、品牌战略和产品战略
穿透战略迷雾看企业增长逻辑最近,我们在与客户沟通并探讨“战略”时,发现部分客户对于战略的理解包括背后的底层逻辑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包括部分品牌战略咨询、企业文化咨询、创意设计等专专业领域公司,也是基于各自的主营业务,将企业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这三个高频词汇混为一谈。当小米宣布造车时,有人认为
从《哪吒2》看品牌长期主义的力量
截止3月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经突破146亿元,观影人次破3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观影人次破3亿电影,《哪吒2》已连续创造多项纪录,是亚洲首部票房过百亿的影片,并创造了全球单一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纪录。《哪吒2》爆火原因不是偶然的,而是七年蛰伏的必然结果,至今仍然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当我们看完电影影院灯光亮起,观众们发现片尾字幕滚动着3685名动画师的名字时,这场视觉盛宴背后是导演及大量的制作成员用时间、品质和内容筑起的品牌价值高地。上海硕呈通过对《哪吒2》成功背后商业密码的解析,可以发现成功品牌背后的底层逻辑基本一致,就是在急功近利的商业世界中,真正的品牌价值永远属于那些坚持品质取胜,坚持内容为王的长期主义者。
2025年中小企业品牌营销破圈指南 用“小预算”撬动“大流量”的5大法则
导语很多中小企业挺过了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迈入2025年后发现市场竞争环境依然激烈,流量成本飙升、消费者决策日益理性,中小企业如何突破巨头围剿?上海硕呈从策略转型、技术赋能到情感连接,拆解低成本高回报的2025年中小企业品牌营销破局路径。一、痛点诊断:中小企业的三大生死劫流量内卷:头部平台竞价广告
跨越品牌老化鸿沟,2025品牌焕新再启程
我们告别了过去一年的挑战与机遇,迎来了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的 2025 年。在这个崭新的起点上,上海硕呈品牌战略咨询创始人郭爽女士,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话题 ——“跨越品牌老化鸿沟,2025 品牌焕新再启程”。
拥抱变化,重塑价值,2025品牌营销这么做
立于2025年初,回首2024年营销行业,小米雷军卖车、创始人做IP、小杨哥月饼风波、品牌出海、胖东来逆势增长等关键词成为了年度话题的高频词。上海硕呈认为,2024年中国市场营销领域呈现出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2025年,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敏锐地捕捉这些变化,并积极调整策略,重塑品牌价值,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提升销售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