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8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又到了送牛迎虎岁末点。
很多企业害怕过年,因为一年到头,需要为这一整年的忙碌做一个总结盘点,疫情常态化的当下依然活着的,已实属不易。
吴晓波2021年年终秀上说的,“今年难不难?难!2021年特别难!今天在场的企投会同学,我问他们怎么样?有人说吴老师,2020年是没生意做,2021年有生意做,但是没钱赚”。
2021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全球的经济环境受到影响,所以很多的产业行业会导致缩水。相较于国外,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当全球制造业都无法开工之时,中国经济相对繁荣。但是相较于自己的过去,只能说还算是勉强稳住了。
全球资源错配,上游原材料涨价,首当其冲的就是制造业,而且全球海运大面积瘫痪,出口也相当乏力,上游原材料和能源涨价,是对宏观经济的第一道损伤。
基建乏力,楼市进入了寒冬,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彻底不在,甚至拖累了经济。房地产行业发展到现在,早就和国内经济息息相关,过去几十年,中国居民经济水平飞速提升,但是大多数人的财富都是房地产涨价带动的,要知道,房地产天然具备杠杆属性,而且是倾尽全部身家再叠加杠杆,那赚钱速度得有多快。房价暴涨,成为中国大多数家庭资产增值的头号功臣,尽管都是纸面富贵,但对于那些人心理来说却是巨大的冲击,就跟炒股一样,尽管我股票还没卖,如果已经爆赚了10倍,资产千万,我都是个千万富翁/富婆了,不得再买个二套房来投资?不得旅游购物买点奢侈品?一来二去,经济的景气度就提升了。
过去二十年靠房地产带动经济有多么爽,未来十年就有多么刺痛,前两天,一篇名为《如何防范房地产市场硬着陆风险》的论文广为流传,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如果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下降15%,那么就会拉低1.5%的GDP”。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甚至每个人,在2021年都过的都不容易。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2022年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形势会越来越好。
2022年经济将逐步复苏
疫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两年,在这两年时间中国际社会见证了一些国家由对疫情的零容忍到对疫情的“摆烂”。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国家对疫情的防治一直“烂”到现在。
疫情何时能够结束一直都是国际关注的话题。前段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态尽可能在明年结束疫情。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表态,但是考虑到一些国家例如美国仍以一天确诊数十万的病患“制霸”全球。
不少民众对世界卫生组织的表态产生了怀疑。就在世卫组织表态不久中国张文宏医生也就何时结束疫情进行了表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深夜发声称这将是疫情应对的最后一个寒冬。
“我依然对今年年底结束新冠大流行抱有很大的信心。”张文宏表示,经过未来一年,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都在为疫情结束做准备,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
CNN、路透社报道,摩根大通资深市场策略师Marko Kolanovic2021年 12月8日出具研究报告写道,2022年将是全球全面复苏、COVID-19疫情结束,并回到疫情前正常状态的一年,理由包括人类实现群体免疫,以及新疗法预计将在2022年普及化。
摩根大通估计,各国在抗疫方面的进展,将带动经济强劲复苏,进而使全球流动性扩张,消费者和企业支出大幅攀升。预期2022年投资趋势,摩根大通看好美股将继续上涨,尽管增速放缓。该行预期,2022年底,标普500指数将攀上5,050点,较目前水平上涨8%;作为全球贷款利率基准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将升至2.25%,远高于目前的1.508%。
随着疫情的终结,经济会不断复苏。投资银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小摩)预测,2022年将是COVID-19疫情结束的一年,所造成的经济创伤也有望完全治愈。
双循环将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变局加速推进,中国在这一时代变局中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纵观大国崛起历程和经验,可以发现,单纯依赖外部循环,难以支撑大国的持续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崛起中的世界大国,应当借鉴其他成熟的大型经济体发展模式经验,发挥我国国内市场优势,形成可持续的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又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全球超大规模市场以及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要通过稳定和激活内需,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外资企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相信在新发展格局下,不管外部有什么不确定性,每年全世界30%的市场扩张会在中国。在未来,中国依旧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新的技术创新、新的平台在中国大有前途,希望大家能抓住这个机会,借助双循环时势,一起推动中国市场高质量发展,也推动自己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塑造品牌的黄金时代已来
那么未来,在双循环的格局和战略下,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硕呈品牌战略咨询提一些建议。也就是说,面对一个庞大的市场,企业应当想办法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第一个人群,3亿高收入或者叫做比较高的收入、中高收入的人群,这群人的生活水准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是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流消费者是差不多的。过去他们的需求是靠国际、国外的大品牌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等。
这个人群他们愿意为高品质的生活买单,他们对价格并不敏感。因此,品牌在发展的时候,需要把握他们的心理需求,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偏好,创造真正高价值的金字塔尖品牌。
第二个人群,我们叫做中等收入的消费者,这当中还包括从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我们叫做Z世代,Gneration Z。Z世代总共有2亿人,其中有大概1.5亿人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我说这4亿中等收入群体,特别是包括Z世代的一大批人,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很强烈的,他们的消费可以说是很个性化的,也偏感性,对于服务需求很高。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对Z世代寄予厚望,迫切希望拥抱年轻人,吸引和留住Z世代新消费势力,让企业摆脱困境或者助力企业实现弯道超车。但是很多企业却收效甚微,除极少数优质品牌,大多数企业并未获得Z世代青睐。那么,企业要如何拥抱Z世代?
硕呈品牌战略咨询认为,品牌商想要赢得Z世代金主的心,需要做到:拥有独特的卖点或者超高的颜值,感官吸引力足够大;产品或品牌拥有社交基因或者谈资;品牌个性符合Z世代的情感需求;品牌善于制造流行感;品牌和受众互动性强,善于制造品牌与客户沟通渠道和场景;善于利用流量明星,短期迅速占领同类产品高点;品牌要赢得人心。
第三个人群,我们叫中低收入群体,这些人绝大部分刚刚脱贫。低收入阶层希望和中等收入阶层的人群一样,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他们的支付能力没有高收入人群以及中等收入人群这么高,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能够为他们创造物美价廉的产品。
比如说大家知道的OPPO、VIVO,当其他的手机品牌都聚焦中国一线、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时,他们就将实体店下沉到中国三到六线城市。再举个例子,(大家知道)拼多多非常了不起,现在市值也很高。拼多多正是从满足中国三到六线城市消费者需求开始的。
因此,我们看到中国(拥有)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14亿消费者,那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品牌定位,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开发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的话,企业一定可以发展起来。
所以说,中国在未来十几年,消除城乡差异,扩大城市化,消除东西差异,南北差异,以及增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以及我们具备的完善的供应链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体系,使得未来十几年,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双循环的格局下,品牌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塑造品牌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品牌是疫情常态下的突破力
在今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商战中,拥有多少名牌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中国目前还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每年的各种全球500强榜单上,出现在榜单上的中国企业大多数是能源资源类巨头如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没有出现像苹果,亚马逊,丰田,三星,波音这样的消费品品牌巨头。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复苏和增长,即使在疫情常态化下,品牌仍成为一种新的突破力,中国也一定会诞生越来越多的品牌。就在全球经济因为疫情负增长之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式的实现强势增长。世界各国还深陷疫情“漩涡”无以自拔,所以国家经济停滞或者负增长之时,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实现中国经济逆势增长。
中国经济能够率先从困境中“突围”,首先疫情防控做的优秀,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强大的内需和国内巨大的市场,加之中国制造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助力。中国经济强势增长自然在意料之中,也再次证明中国品牌的崛起是任何国家和势力阻挡不了的。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中国的强大,也必然会诞生一大批优质消费品品牌,硕呈相信下一个十年,将会有很多令人骄傲的、伟大的民族品牌诞生在我们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