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品牌从破冰至繁盛,期间历经种种磋磨,有20世纪90年代土洋竞争惨败后重头再来,也有在国际化转型中从被动不适到得心应手,更有现今于部分领域实现世界级领先突破,中国品牌发展理念与运作手段日臻成熟。70多年波澜壮阔的品牌发展史中,生存与变革是中国品牌不断求索的发展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前,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品牌发展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基本没有发展。硕呈分析,这个时期中国品牌的发展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94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业界的品牌意识淡漠:
1956-196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品牌有短暂的发展;
1967-1979年,新中国品牌事业更是阻力重重。
改革开放后,国外品牌凭借着其雄厚的实力大举进攻中国市场。在国内企业尚未对品牌的价值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一大批国内企业知名品牌以各种方式迅速没落。在国外品牌的冲击和国内品牌没落的双重打击下,同时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经营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关注品牌,90年代起,国内企业品牌开始了新一轮的崛起。硕呈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品牌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每10年中国品牌就会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品牌启蒙时期
改革开放的头十年,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不是很激烈,国内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中国企
业和消费群体对品牌的理解还处于一知半解,这个时期对品牌的认识处于启蒙期。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养荣酒。标志我国内地电视广告媒体的开始,这一天也成为中国电视广告媒体的创办日
1981年,咸亨酒店因鲁迅文学巨作《孔乙己》驰名天下,“咸亨”重新确立品牌战略,借助文学大师作品成就百年传奇,堪称中国文化品牌营销典范事件。
1983年,健力宝借洛杉矶奥运会一夜成名,成为中国品牌借势营销的开路先锋。
1986年,海尔“砸冰箱”事件开启海尔以质量创品牌的序幕,成为最知名的品牌传播故事。
1988年,广州“太阳神”在国内率先导入CI系统,打响了中国企业形象战略第一枪。
从当时的市场情况来看,品牌多诞生于日化、食品等以满足人们日常基本生活为主的低附加值赛道,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品牌,虽在该阶段逐步走入大众视野,但因其价格较高,仍被当时的市场视为“奢侈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80年代中期,中国逐渐诞生了以柳传志、张瑞敏等为代表的最早一批企业家。
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中国品牌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日益扩大,国内创造出不少品牌,特别是家电、纺织服装、IT通信等消费品牌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企业品牌导入方式主要以CI方式来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正式启动。我国第一个名牌企业自我保护组织“驰名商标保护组织”于6月26日在北京成立,成为最早的行业协会品牌行动。
1994年,CCTV开始黄金时段广告招标,“孔府宴酒”夺得首届标王,成为市场调整期突进者品牌代表。
1996年3月26日,长虹发动价格大战,国内所有彩电企业掀起降价风暴,开启与外资品牌的全线竞争。
1995年《广告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继1982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后又一部重要法规,我国品牌传播意识进入法律层面。
1999年,新浪、搜狐、网易等互联网品牌兴起,全新的门户网媒品牌开始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90年代初期,品类迎来爆发,“质量为王”成了此时的主旋律。
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国产品牌遭受了冲击。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两乐水淹七军”,90年代末逐步升温的国产家电与“洋”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战,都是那段时期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相互绞杀的最真实写照。
21世纪初,中国品牌国际化酝酿时期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经过原始资本积累、技术水平的提升 市场环境的磨练,逐步地成熟起来,再加上国际知名品牌的全面进入,中国企业和中国的企业家们开始认识到国际竞争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国家在政策上也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进程的热情。
2000年,“送礼就送脑白金”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段持续广告轰炸,取得良好市场销售成绩,同时也引起了广泛争议。
2000年8月,青岛啤酒收购嘉酿啤酒,完成由洋品牌并购本土品牌到本土品牌反并购洋品牌的跨越。
2001年3月4日,美国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大楼更名为“The Haier Building”,海尔品牌进一步国际化。同年,海尔集团在东京银座点亮灯箱广告,中国企业首次在世界四大黄金广告位竖起广告牌。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在与外资品牌进行博弈的同时,国产品牌也在逐步以外资品牌为师,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运营智慧,自身得以发展壮大。这一时期,国人消费水平逐步提升,同时,受竞争影响,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逐步下沉,2003年前后,深度分销拉开了序幕。这一年淘宝的成立,标注着电商时代春天的到来。
2010年2020年,中国品牌国际化的融入时期
随着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的竞争加剧,中国品牌的日益壮大和成长,开始逐步走向世界品牌竞争的潮流中。
从2013到2022,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激荡,从中国移动的互联升级,到华为的鸿蒙计划,到京东的无人机送货,到小米走向世界,再到国货崛起......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数量从79家发展到145 家;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从150.98万亿元增长到372.53万亿元;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中国由第34位跃升至第12位。
2020年后的发展 品牌强国已成为国家和企业共识
品牌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是世界工业结构体系最完整的国家,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品牌大国。
2014年始,中央将品牌战略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与安排。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行程中提出了“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三个转变”为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品牌认识的再一次深化。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2016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强调“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这是中央政府层面第一个以品牌为关键词的正式文件,在中国国家品牌战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早期品牌仅作为一种产品识别的符号,到如今,品牌开始已经成为企业核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看到,中国新消费品牌正不断崭露头角,花西子、元气森林、参半、蔚来汽车……,同时还有越来越多高新技术品牌,正迅速崛起扬名世界,如华为、大疆、小米等。
综述
品牌是一种承诺,不仅可以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和购买风险,还能提供给消费者愉悦的使用体验。一个具有强势的品牌资产,不仅具有超高的溢价率,还能提升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和利润率。从国家层面来说,许多国家也在积极的塑造本国“国家品牌形象”,如美国塑造的是“创新和科技”,日本则是“精细和匠心”,德国主打“严谨和品质”等。品牌是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竞争优势以及差异化的综合体现。未来,中国也将提升国际视野,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真正形成品牌强国之势,提升国家乃至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近四十年来,中国品牌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从最早的USP理论、品牌形象论、定位论到战略论,中国品牌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西方的战略、品牌、营销和管理的理论、工具及方法,并结合中国国情,利用中国传统千年智慧哲学相结合,开创更适合中国品牌同时具有国际视野的品牌建设理论体系,来谋求在世界商业竞争中的一席之地。
近四十年来,中国品牌的服务机构也在不断创新和成长,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君智、华与华等;也有正快速成长的新锐品牌服务机构,比如硕呈品牌战略咨询等本土化品牌咨询企业,他们正以国际化的视野,既取西方品牌营销理论之长,又融东方智慧哲学之精,结合本土企业实情,创新一套适合本土企业的品牌建设方法论,为中国品牌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孜孜不辍,为实现品牌强国贡献一份微薄之力。